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我的小星星


如果滿分是五分的話,我大概給自己三分吧。有幾個問題:1) 彈錯 2) 對應音色的觸鍵沒有正確表現 3) 可增加參考演奏裡有些樂譜不存在的裝飾音,以提升質感 4) 衣衫不整

把影像錄下來其實蠻有意思的,可以訓練穩定性、還有 review 自己的問題。以前我會覺得聽這種蹩腳演奏錄音聽久了會變笨,但如果可以聽出問題所在,其實不失是一種幫助自我改善的好方法。這個版本就這樣囉,不會再重錄改善版的,已經花了不少時間錄不同版本,再錄下去就要妻離子散了 Orz

會選這首歌當作第一首歌,除了它有提供免費的譜及音色之外、主要是它對我重回 Electone 之路有其意義所在,所以毫無疑問地就是從它開始。這首曲子雖沒有標難度,但我自己猜測大概就是六級的水準。六級的特色大概就是,曲子編得好的話,就有一定的演奏效果,但是彈奏上還是會利用到許多琴本身的功能配合 (e.g. A.B.C., Auto Bass Chord),所以主要還是以和弦伴奏為主、偶有伴奏上的獨立彈奏。但到了五級,演奏效果上可能會好些、但差異不大。最大的不同是伴奏部分需要自己完成的比例更高與複雜。至於整體會有多複雜,那就是 5~3 級的差異了。太久沒彈了,還是先從簡單的暖身開始...

錄的過程除了演奏本身不斷重來之外,一開始遇到的大問題是影片會破音。我的錄音環境是從琴的 Aux Out (level fixed) 接進 Canon 7D DSLR 錄音。雖然相機本身可以設定音量,但不管怎麼調在比較大聲時都還是會破音。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是 7D 本身 AGC (Auto Gain Control) 的問題,導致音量較大時會爆表。

解法有硬體的解法 (買阻抗高的音源線)、或是軟體解法 (用 Magic Lantern),後來我選擇灌 Magic Lantern,然後把錄影時聲音的 Analog Gain 選成 0db,就 OK 了。其實知道 Magic Latern 很久了,一直也沒有想要安裝的念頭,沒想到最後因為要錄影的關係而裝了它。

在反覆的錄音過程當中也在想一件事,追求理想中完美的演奏是免不了的。但實務上總是會有意想不到而出錯的地方,要因此重來嗎?重來後一定會更好嗎?還是其實不出錯也只是碰運氣?自己本身對彈琴這件事又是什麼心態呢?

不論是運動選手或是音樂家,無不是每天花數小時在練習。仔細想想所有被冠上天才之稱的選手或演奏者,有人是完全不用練習就可以維持在巔峰狀態嗎?沒有的。他們也都是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讓身體記憶下所要進行的動作、讓這些動作變成反射般地自然。而身為素人、白天要上班晚上家裡還有兩個小小朋友的我,可以做到什麼地步呢?我不打算重錄也有一部份的原因是這樣。畢竟我希望自己還是可以享受演奏帶來的樂趣,不要因為錄影這件事造成自己的壓力。它是個紀錄沒錯,要達到完美的紀錄需要付出更多的練習,若因此產生負擔而排斥,那就不是原意了~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購買音色的方法


我必須說,山葉做樂器或許還行,但是在軟體及網路這一塊,完全不像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

之前有提過,現在曲子伴隨的音色設定檔可以至網頁上購買下載至 USB 碟使用。概念上是如此。但實務上,卻有很多特別的地方。

首先,Yamaha Music Data 網頁開宗明義就說此為日本國內用網站。這是什麼意思呢?關鍵在付費的方式。當選好了音色決定要購買時,付費方式就如同開頭的圖片所示,有信用卡、日本境內的點數卡及電信商付費、樂天帳號付費、還有一個不知道。咦?有信用卡不就沒事了嗎?錯!大錯特錯!還記得它說 "此為日本國內用網站" 嗎?所以很抱歉,只收日本發行的信用卡、外國人無法用信用卡付費。

(2017/12 更新:最近用台灣的信用卡購買時發現又可以用了)

僅限日本信用卡這是今年 Q2 才改的新機制。我完全搞不懂,所以山葉是完全放棄海外市場了嗎?

好,信用卡不行、日本電信商不行,我們能用的,只剩兩個方式。一、去買 Web Money 點數。但一樣很抱歉,不能刷非日本信用卡儲值,所以請自行或請朋友去日本時,協助至超商購買點數來儲值帳號 (當然要先申請好 Web Money 帳號)。二、用樂天 ID。這可能是比較方便的方法,只要去樂天註冊帳號,並輸入信用卡資訊 (此時此刻樂天還是吃非日本信用卡的),就可以透過樂天 ID 使用我們的信用卡來付費。

這讓我很害怕呀,萬一哪天樂天也鎖海外卡 (雖然機會可能低些)、或是山葉不支援樂天帳號付費,那就只剩 Web Money 的方式、就會變成跟買譜一樣,非得透過日本當地實體通路才有辦法取得。所以應該趕快找時間把手上要買的音色先全部買起來。

事情還沒結束,除了付費很麻煩,音色的下載與管理也不是那麼直接。它的流程是:點選下載後,會透過事先安裝好的專屬軟體 MusicSoft downloader 來觸發下載 (而且是 Windows Only)。然後再透過該軟體把下載下來的音色搬移至 USB 中。簡單來說,所有的動作都得透過 MusicSoft 軟體來做,原因無他,因為該程式會對音色檔做處理,以防止該檔案被拿去另一個 USB 使用。也就是說,你可以透過電腦複製音色檔到其他 USB 碟,但是插到琴上時,就是不能用。

我可以理解為了保護智財而有此機制合理。但就消費者觀點,我很乖、音色檔僅自用、不亂灑給沒付費的人,那總要保障我的所有權吧?萬一我的 USB 碟壞了,我還是要可以再次下載已經付費過的檔案呀。

但是很抱歉,當你購買音色檔之後,只有 72 小時的下載時間,而且最多只能下載兩次!也就是說,以後 USB 壞掉了、或是自己不透過 MusicSoft 而亂搬、亂命名音色檔導致音色壞掉時,頂多也只有另一份的備份 (前提是當初購買時你有在 72 小時內下載了兩次、保留了兩份音色檔)。

這對消費者超級不合理。

我推測, MusicSoft 會以 USB 碟每隻不同的獨特資訊及檔案路徑來替音色檔加上簽章。當在琴端根據 USB 資訊及路徑來重新計算該簽章時,如果與 MusicSoft 記錄在檔案中的簽章比對不符,那就表示該音色檔不是 "照規矩" 產生的音色檔,所以從琴上就直接擋掉不讓該檔案作用。

使用簽章的概念我認為不差,但是產生簽章的依據有調整的空間。如果買音色這件事可以從琴上完成,就可以改成依據琴本身的資訊 (例如每台琴本身獨有的編號) 來計算簽章,如此一來,完全不用擔心付費使用者把音色拿去給其他人用,而且同時付費者可以無限次數重複下載該音色、只要都是用在同一台琴上就好,豈不兩全其美,同時滿足智財保護及消費者對購買物的擁有權?

問題是,琴本身雖有連網能力,但山葉並不想做類似 App Store 的 "音色 Store",所以有這種很奇怪、且對消費者不利的機制,我真的不懂,山葉到底有沒有心要好好經營 Electone...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初次見面,請多多指教


2015/7/11,我的琴終於到了。這一天,等了多久呢?

決定要買 ELS-02C,是去年八月的事。八月底下訂,那時問過的店家都說要 15 年一月才會到,所以我也是那時開始寫這個部落格。不過事情總不會那麼順利,幾經波折與延遲,總算是飄洋過海來了。等了快一年很久嗎?二十年都在等了,多一年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台灣可能真的快要沒有市場了吧,我看中國的論壇,下訂後兩個多月到琴已經算久了。賣琴的經銷商說除了教室 (被 Yamaha 逼迫) 換琴以及老師的需求,他們還沒看到一般消費者買這台琴,我是唯一一個。之前尚未交琴時,打電話去問進度只要報機型他們就知道是我打來了。而且每次遇到不同的人,都問說怎麼買這麼好的琴?應該級數很高吧?其實以我的程度,就算是 20 年前的水準,也是高攀不上這台琴。一切純粹就是為了圓自己的夢想而已,夢想是不能用金錢或其他理性的指標來衡量的,就當我是土豪,偶爾任性一次吧。

去年八月要去店裡看琴時,什麼都沒有,連 DM 都沒有,然後就這樣訂了。前幾天通知今天送琴,到了後一看果然如其他人所說的,是整機裝箱運送 (所以這是正港的開箱文)。搬運的師傅很熟練的把機器下下來運進家裡。倒是我後來才想到,之後要搬移至別的房間時,超過一百公斤的重量,這也不是我一個人辦得到的,該如何是好呢?

一個不曾以為會實現的事終於實現了,這種感覺是很奇妙的。這一次,不因別人的逼迫、也不為了考試,就只想純粹的練習彈奏。終於,可以再次開始了。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Stagea 現況


一樣,請仔細好好聽這首曲子。使用 ELS-02C 演奏。

(前情提要:小星星)

不免會這麼想,如果 ELS-01 系列可以撐了十年,那 02 系列應該也不會相差太遠吧?而且這次有點特別的是,Yamaha 還出了讓 01 系列可以升級到 02 系列的軟硬題套件 (但臺灣沒進),我覺得這是很有誠意的一個舉動,也表示官方的一個承諾:就是對前代琴仍會有一定的支援,某種程度而言,這可以減少買琴的疑慮。

以前練琴時,譜及音色都是老師提供的,也不清楚那時正式的取得管道為何。這次研究了一下,原來到了 Stagea 時代,琴譜可以透過 Yamaha Music Media 網站訂購,對我們非日本當地居民而言,大概不外乎就是 1. 自己或親友至日本旅遊時寄到飯店再帶回 2. 透過 tenso 之類的網站代收代寄,不過樂譜的重量較重,會比較不划算 3. 盜版;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因為 Electone 在中國還算 (至少比臺灣) 流行,所以相對應的也有討論的論壇。而既然有論壇,就難免會有海盜版的掃描樂譜流出,這也是在二十年前想像不太到的發展。

樂譜有了,曲子的設定檔呢?以前是一本譜一片磁片,現在是要透過 Electone Data Shop (2015/7 更新:現為 Yamaha Music Data,且僅接受日本國內信用卡) 網站線上購買下載 (再從電腦放到 USB 裡),可以一首一首買 (每首大概一百多)、或是整本譜所有曲子都買 (約有八折折扣),所以其實算一算,成本是還蠻高的。不過在設定檔這件事上,EL 系列的找得到破解版、可以直接使用,但 Stagea 系列的還是只能透過購買的方式使用。

在這裡,又看到另一個往後相容的現況,就是新的琴譜設定檔仍有支援 ELS-01 系列、甚至有的也支援 EL 系列 (不過當然不是磁碟片,Yamaha 有出了一個新的裝置 MDR-5 來讓 EL 系列使用 USB 碟),似乎都在回應著一直為人詬病的 "過快的換機頻率" 的這件事,若無法在這件事情上消除消費者的疑慮,願意再踏進門的人自然就會減少,現在看來,事情應該是有改善了。

從電子產品的角度來看,整個生態還不是很 "現代化",例如販賣電子化的樂譜、樂曲設定檔可以直接從琴上購買下載使用,就好像用 app store 的感覺。但如果回頭看這個系統的演進,至少是有在往 "合理" 的方向前進了。

所以,現在是買 ELS-02C 的好時機嗎?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小星星


在開始之前,請一定要聽、用你最好的聆聽環境,播放上面的影片。

(前情提要: Electone。故事的開始)

面對追不上新琴的無奈,那時自己也開玩笑地說,或許等到我大學時,都已經是 EL-2000 了吧。當然最後 EL 系列沒有出到 EL-2000,但確實也出到了 EL-900m。

國中時曾發生一件事,我忘了為什麼,我把自己演奏錄起來的錄音帶 (這是歷史的見證) 帶去音樂課分享,音樂老師可能覺得很有趣,就跟我借去聽。聽就算了,沒想到她後來還放給所有她教的班級聽,或許因為這樣,突然有一天,有人跑來說 "哎,13 班的 xxx 搬了一臺你在學的那種電子琴來學校,彈得很厲害耶!你要不要也去表演一下呀?"

我也忘了為什麼我知道那位同學搬來的是 EL-70,它當時是僅次於 EL-90 的琴,總之我沒有去彈、也沒有去看,因為我不可能隨身有我熟練的曲子的演奏設定磁片  (又是另一個走入歷史的東西),我去了其實什麼都做不了。事實就是如此,即使有琴在你面前,如果沒有預先準備好,你還是無法完整演奏,你說自己多會彈,也不過就是嘴巴講講而已,無法取信於人。

也因此,這件事讓我覺得超級委屈,一來是對於無法現場表演的無力感;再來是,對於可以擁有進階琴的羨慕;當然我相信他在音樂課上聽到我的演奏錄音帶一定也有很強烈的不服輸感,強烈到竟然把琴搬到學校來表演。先不論體積,EL-70 加椅子也是百公斤等級的,我是不知道他家住幾樓,但這不像小提琴是帶著就可以走的東西,把琴搬運到學校真的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舉動。由此多少可知,那時代學這種小眾琴,期望被認可的念頭都是很強烈的。

或許因為這件事,讓我徹底地想忘了 Electone。當時要做到這件事其實也不困難,升學的壓力很容易可以洗掉其他所有的事情。不過雖然演奏這路無法走下去,我國中時倒是往創作方面玩了一下,弄了幾首歌。作曲我覺得還好,但是編曲確實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只不過這一樣又是另一個時代的眼淚:譜,手寫的,不知道丟哪兒了。演奏設定在磁片裡,就算找得到,應該也無法讀取了。錄下來的錄音帶,一樣不知道在哪兒、肯定也是不能播放了。所以還是一樣,這一段過去完全無法被證實存在,你說這一切都是我杜撰的,我也沒辦法反駁。

接下來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出社會工作,這二十年來,我再也沒有把 Electone 放在心上。但是時代改變了,2014 年 Q1,有一天,我不知道為何突然心血來潮在 YouTube 搜尋 "Electone" 這個塵封在我心裡已久的詞。間隔了二十年,我再次聽到了 Electone 的聲音;而那首曲子、那部我點下去的影片,就是一開頭的 "Playing the Electone 「きらきら星」"。

這一聽,慘了,所有以為已經消失的記憶與熱情都回來了。

趕緊查了一下,EL-90 之後出了 EL-xxx 三位數系列,然後就是 2004 年的 Stagea。影片中的這台琴,是 Stagea ELS-01C,算是系列中的最高階琴 (ELS-01X 不討論,不要戰這個)。哇!2004 到 2014 都沒有再出新琴了,這是以前的那個 Yamaha 嗎?而且除了音色的進步外,真正讓我感動的,是它採用了 USB 來當作儲存媒介,這個 trivial 到不行的隨身碟,終於變成 Electone 的標準裝置 (我知道一開始 01C 沒有 USB,是 01CU 才有,不要戰這個),很小的事,但是是重要的小事。

至此,好像很多二十年前困擾大家的問題,都有 solutions 了:磁片的不好保存,由 USB 取代;不容易分享演奏的窘境,透過網路媒介,也都可以消弭;追也追不上的新琴,停了十年;剩下的,就是物質上,價錢的問題。工作也快十年了,真要實現夢想是可以做得到的,於是,2014 Q1 的當時,我起了一個可怕的念頭,那就是 "買一台 ELS-01C 吧"!

還好,我沒真的衝動買下去。為什麼一直強調那時是 2014 Q1?因為在 2014 年四月,Yamaha 發表了暌違十年的下一代 Stagea 機種,ELS-02 系列。

差一點,我又被 Yamaha 給騙了...

P.S. "きらきら星" 的琴譜及音色在 Yamaha 網頁上有提供免費下載。

(續:Stagea 現況)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Electone。故事從這裡開始


圖片引用自 http://jp.yamaha.com/

前言:
這篇文章是在說,為什麼我要開始寫這個部落格,我不知道最後會/可以寫幾篇,但網路上相關的資訊實在太少了,希望自己能貢獻一些東西留下來。就算是為了我自己也好,畢竟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 本文 ===

Electone,是山葉音樂系統中特有的樂器。臺灣山葉引進時,翻譯為 "電子琴",這或許是很直接的翻譯,但卻也很容易讓人誤會。

當你看到 "電子琴" 一詞時腦海裡會浮現 Electone 嗎?大多數人想到的,應該都是 "插電" 的 “單排鍵盤” 吧,當然這種類型的樂器也不乏專業編曲使用的鍵盤,或是樂團中的專業演奏鍵盤,但更多的,就是玩具型的電子琴,或是民俗活動中那種伴奏的電子琴。有時候,光是要跟人解釋什麼是 (指 Electone 的) 電子琴,大概就要花很多力氣了。

這東西在二十多年前還算蠻流行的,父母如果要送小孩去 "學琴",除了鋼琴之外,這也往往是一個選項,而我,就是那時候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小孩之一。Electone 因其 "電子化" 的本質,豐富的音色及輔助伴奏的特性,使得即使是初入門者,都能快速的有一些 "可聽" 的演奏成果。但如果繼續鑽研下去,以一般的情況來說,光演奏時能影響音色的因素就有:前觸鍵、後觸鍵、水平觸鍵、第一表情踏板、第二表情踏板這五種,然後有上、下、腳鍵盤、不同音色有不同的觸鍵方式,其中的技術成分並非從其他鍵盤樂器的思維中能輕易聯想的;而這只是演奏部分,我認為編曲能力的養成也是 Electone 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不過這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但這件事情沒那麼單純,技術嘛,除了一分的天份,其他九十九分都是努力,哪有什麼練不來的?錯!大錯特錯!Electone 的沒落,除了臺灣山葉 "好像" 沒什麼在推之外 (我亂猜的,不要告我),最大的關鍵,就是 Electone 發展這四五十年來,產品規劃的錯誤。

Electone 這東西以往最為人詬病的是,新琴一直出,而且又很貴,但當你的程度往上走時,就需要更好的琴才有對應的功能讓你表現,例如上面講的五種影響音色因素,不好意思,這是最高階的琴才有那麼多種,早期的入門琴連前觸鍵都沒有。也因為如此,許多學琴的人就在山葉不斷出新琴的狀況下被洗掉了。中階琴要十多萬,高階琴直衝三十萬,有心有閒還要有錢才能一直練下去,做得到的人很少,而這就是第一個問題,物質面的問題。

再來,還有心理層面的問題。Electone 曲子的音色及對應設定是要與琴相匹配的 (所以你就算買了頂級琴也沒用,還是會有更新的頂級琴,然後新譜不支援舊琴),也就是說它不似鋼琴,練了一首曲子後,因為鋼琴俯拾即是 (至少在學校裡),要表演給其他人看很容易。Electone 學了半天,還沒辦法讓別人知道自己學了什麼,然後可能外人看到一臺鋼琴 or "電子琴",就說 "你不是有學琴嗎?彈來聽聽看呀" 此時什麼都做不了的那種無力感,彷彿這只是孤芳自賞的樂趣,要能堅持下去,很難。所以一個東西,很貴,又要一直買,買了就算練成了,還只有自己知道、沒辦法表演給別人看,這東西你說會做得起來嗎?

因為上述的問題、再加上當時的聯考升學制度,我的 Electone 之路,從 ME-200 開始,換到 EL-60,然後在二十年前中斷了,停在山葉電子琴五級;最後一首沒練成的曲子,是窪田宏的 5000 Watt Power。當時最好的琴是 EL-90,我媽說,等上了大學後比較有時間,如果我還有興趣的話,再買琴來練。但一臺快三十萬的琴,縱使當時的我不知道上了大學到底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光景,但我知道,練琴這件事,大概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第二集:小星星)